登 录 |  注 册  

N/A

N/AN/A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总结

拉萨市扶贫(农发)办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12-10 11:02
来源:综合科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今年以来,拉萨市扶贫(农发)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央及区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农”工作规划,全市扶贫农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脱贫攻坚工作方面。2015年底识别之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123744162人,贫困发生率14.2%,之后经过几轮的动态调整,实际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91344458人。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1066443618名贫困群众脱贫(还有24984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7%225个贫困村(居)退出,8个贫困县(区)摘帽,全市实现了整体脱贫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方面。2018年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4个,总投资4679.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22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072万元,县财政配套130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3.4万元。开发总规模2.75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0.95万亩,草场治理1.8万亩。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推进产业就业。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着力在净土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上做文章,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出台《拉萨市产业项目“四到县”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拉萨市2018年产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全市扶贫产业建设。积极拓宽产业扶贫发展资金融资渠道,由市平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通过搭桥贷款为产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支持全市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制定和完善产业项目利益联动机制,切实使产业成为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和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2018年,我市计划实施产业项目166个,其中:种植业项目23个,养殖业项目40个,加工项目28个,旅游文化项目12个,商贸流通项目58个,资源开发利用项目5个。总投资41.5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2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92个、完工31个。依托产业项目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就业门路,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为目标,以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为目的,深入实施“四业工程”,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782820人,其中培训农牧业致富带头人120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吸纳、自主就业、创业等共实现新增就业2544人、共实现转移就业8725人,月平均工资收入在2000元左右。

)持续做好易地搬迁。统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落实资金14.89亿元,建成39个集中安置点,已累计完成搬迁任务22979人,占总目标的92.58%,年底前可全部完成剩余搬迁工作任务。实现就业、就学、就医、社保全覆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按照迁业并举的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产业先行,在安置点建设之初就开始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持续增收,围绕搬迁安置点周边布局产业项目32个,投资规模达到14.48亿元,带动1.2万名贫困群众增收。扎实推进羊八井风湿患者集中搬迁一期工程建设,昌都、阿里、那曲三地(市)150625人的搬迁入住。启动昌都市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已完成搬迁2141443人顺利入住。稳步推进那曲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完成2621102人搬迁入住。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十项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60.47亿元,建设项目406个,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覆盖,其中:新建公路里程453.57公里,改扩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9所,新建各类基础水利设施59处,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新建、完善电力设施8处,新修、完善村级活动场所111个,开展防沙治沙项目1个。

)提高社会兜底水平。从教育、生态补偿、社保、医疗救助等方面多管齐下,最大限度放大兜底政策、形成综合效益,解除贫困群众后顾之忧。7113名家庭贫困学生发放各项资助金3124.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2928名,发放资助金958.6万元;妥善安置2017名易地搬迁随迁子女就学;组织40名“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培训。落实生态保护岗位25825个,落实资金9038.75万元。同时,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年人均3411元提高到3940元,落实低保金745.29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1335人次报销(核销)医疗资金368.1万元。

)健全巩固长效机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草了《拉萨市脱贫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继续完善已有的信息共享、扶贫开发财政投入递增机等机制,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方式不改,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同时,把注意力更加聚焦到林周县北部三乡及其他县(区)基础设施落后、可利用资源少、自然条件差的薄弱区域,坚持领导力量、工作力量、技术力量、资源配置四到位,强化支撑保障,精准选择项目,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集中解决产业支撑不足、公共服务欠缺、基础设施滞后等突出制约问题。

)深化对口扶贫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北京市制定《北京市对口支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规划内北京援藏项目中未实施项目调整至脱贫攻坚项目中,2018年北京市扶贫项目投入资金2.19亿元,安排44个项目占规划内项目84.1%同时,北京计划外投入援助资金1亿元,安排21个项目,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江苏省安排对口支援拉萨市脱贫攻坚项目38个,涉及援助资金2.28亿元。另外,北京、江苏两省市持续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北京市成功举办拉萨市政府在京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促成拉萨市政府与国金汽车集团、万达酒店、中房金控集团、成都北大资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累计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达148.79亿元。江苏省已有45家企业的帮扶工作,梳理帮扶需求,推进帮扶项目。设立1345万元苏拉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引导江苏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强化扶贫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继续落实贫困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脱贫攻坚期不脱贫、不摘帽不调离的要求,实现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党政正职稳定。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下发了《拉萨市关于开展扶贫领域庸懒散软贪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督导考核机制,杜绝出现督查考核不较真碰硬、督查巡查避重就轻、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切实发挥好督导考核指挥棒作用。常态化开展县(区)交叉督查工作,适时成立专项暗访组,开展常规性的暗访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踪核查,销号整改,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全年开展市级专项督查巡查5次,各县(区)交叉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368次,着力整治扶贫领域典型问题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四个意识,以作风攻坚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制定脱贫巩固期内考核验收办法完善乡(镇)干部、驻村(居)工作队、村(居)干部脱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将作风建设纳入2018年度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严肃追究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责任,并与考核结果挂钩。(请综合组提供)

)深入开展“志智双扶”。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始终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通过宣传教育提“神”。组织第一书记、村(居)两委、驻村工作队、下沉干部,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和志智双扶宣传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新政策、最新成果,每月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志智双扶”宣讲工作1次,入户率达100%,确保新时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评选表彰激“志”。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设立1000万元勤劳致富奖励资金,出台《拉萨市关于奖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勤劳致富对象的实施意见》,分不同层次进行奖励,对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自立自强率先脱贫和按期脱贫的,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和荣誉奖励,评选出595名勤劳致富典型,有效激发贫困户的进取动力。通过主体激发聚“力”。在贫困对象的确认、扶贫计划的制定到村到户项目的选择等方面,都最大限度地让贫困群众参与,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吸纳到脱贫攻坚决策中,使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通过强化贫困群众全面参与,有效发挥主体作用,使其充分感受到尊重和价值。

(九)稳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农发项目、切实抓好项目建设质量作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18年4个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评审,并报请自治区农发办同意,下达了项目批复二是赴各县(区)对2017年项目、“十八大”以来未按时完工项目进行实地督导检查10余次,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13年-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验收部分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现正在积极整改中;四是针对十八大”以来8个未按时完工项目,按照区办要求,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现已完工项目7个,终止项目1个,并通过市县两级验收五是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科技措施验收完毕,涉及林周、曲水、墨竹、尼木4县,尼木县验收通过,其他县对验收中存在问题正在积极整改

(十)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办党组严格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深刻理解落实“两个责任”的重大意义,强化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自觉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一是召开全市扶贫农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上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各县(区)扶贫(农发)办主任,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科室工作人员三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和副处级领导干部、各县区扶贫(农发)办主任及各科室负责人各负其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一级抓一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制定了《办党组理论中心组2018年度学习计划》和《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计划》,共召开办党组会议6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1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10余次,及时传达学习中央、中纪委和区市党委、纪委重要会议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文件精神;三是配合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检查5次。组织各相关科室开展日常综合性扶贫农发项目和资金检查6次。利用周四下午的集中学习,每月必安排一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让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全办干部不想碰、不能碰、不敢碰。四是2名新调干部进行调前考察,做到了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办所有干部职工如实填报了《廉政档案》。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和党员领导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全市扶贫农发系统业务骨干赴江苏开展集中培训1次,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干部教育各类培训共计6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部署还有差距。学习内容上更多侧重于对中央和区、市党委政策文件、会议精神、领导批示和党建理论文章的学习,常规化学习的多,带着问题组织专题讨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辅导学习较少,学习不系统、不深入,理论学习前瞻性不强,针对性、实效性不足。

(二)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和时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班子成员对分管科室监督还有所欠缺,个别班子成员工作中还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虽然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但主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多,“三天内有回音”的要求执行得还不够严格。

(三)面对发展新常态和正在日益变化的新形势理解不深。对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新理论新政策研究不透,出谋献策眼界和思路不够开阔,超前思考和研究不够,特别是谋在先的工作做得少,对深层次的情况和问题解剖麻雀不够主动、不够超前,对工作缺乏干劲,满足于守摊子,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四)扶贫产业发展带动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能力还不足、机制还不健全。当前,虽然我们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是受科技人员缺乏、市场发育不足、运输成本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等多方面制约,脱贫产业基础薄弱、起步晚,发挥效益所需周期长,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任务繁重。

(五)部分农牧区基础设施依然滞后。全市5县3区和2个经济功能区在经济基础和发展能力上不尽相同,虽然广大农牧区基本实现了通水、通电、通信、通路等,但是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受多方面制约和影响,是我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投入和条件还有待完善。

(六)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还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依然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勤劳致富意识不够,安排了就业岗位找各种理由不愿意去。基层干部对这些群众“等靠要”思想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还不够充分,导致就业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

(七)贫困群众对政策性收入依赖程度高。受市场发育不足、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滞后等因素影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还不宽,特别是脱贫攻坚重点区域还缺乏抓贫困群众增收的综合性措施,政策性收入占比还较高。

以上问题,既有客观条件限制和历史遗留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方面的差距。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深刻反思,认真研究、逐项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纠正和解决。

、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质量。一是育好产业建立增收长效机制。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结合县域支柱产业的培育,形成由户生产、区域集群、规模效益的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二是兑现政策增强群众获得感。兑现好“两项制度”衔接、培训就业、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深入开展志智双扶工作。以激发内力、自我脱贫为目标,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按照对应产业发展工种需求开展相应技能培训。坚持就近就便就业和走出去就业相结合,扶志扶智,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二)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村退出成果。一是建强村(居)“两委”班子。切实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持续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宣传员”、“指导员”、“帮扶员”作用,强化驻村工作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精准对接,协助当地党委、政府破瓶颈、建机制、促增收。三是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乡村绿色经济,推动农牧业农牧区优先发展。四是持续改善村居基础设施。坚持把新增基础设施项目向已脱贫的乡村聚集,着力解决已脱贫地区发展难问题。五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心系民生、为民办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农牧区教育事业,着力推动人才下乡,构建多层次农牧区养老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三)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县退出成果。一是建立县域支柱扶贫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兴村强县“一县一品”行动。二是利用援藏资源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援藏资源与对口支援区域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相结合,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宽领域多渠道的援助帮扶。三是持续改善通村基础设施。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牧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四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增强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处理好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农牧区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继续坚持“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加强草原生态建设。配合相关科室做好2017、2018年在建农发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督促各县(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17年8个农发项目进行验收。按照要求,认真开展2019年农发项目申报工作。

(五)端正党风政风,促进廉政建设。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党组切实担负起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坚决清除影响发展的各类“梗阻”和障碍。对在脱贫攻坚中“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损害人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下狠心、用猛药、出重拳,切实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把好扶贫资金的总阀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执行廉政规定,带头端正党风,做党的忠诚卫士,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领路人

            拉萨市扶贫(农发)办

              20181210

责任编辑:次仁卓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